张宇燕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21年是全球经济经历二战后最大幅度衰退后又快速复苏的一年。随着疫苗研发与接种人数增长以及各级防控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呈减弱态势,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也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经济复苏。疫情的不稳定和应对政策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再加上疫情前便已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各主要经济体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与力度,共同构成了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基本因素。
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一、各主要经济体复苏明显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为84.7万亿美元,经济增长-3.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9%,其中美国6.0%,中国8.0%,欧元区5.0%,日本2.4%,印度9.5%。当然,不同机构做出的估计存在差异,美联储2021年9月22日宣布将美国2021年预期经济增长率从7.0%下调至5.9%。亚洲开发银行(ADB)《2021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预测2021年印度经济将增长10%。
二、全球就业保持稳定,物价上涨较为温和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就业与社会展望》报告,2021年全球失业率为6.3%,其中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失业率分别为5.3%、5.9%、7.0%和5.8%,总体较2020年略有回落。2021年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预计为2.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为5.5%。其中,美国CPI 1月为1.4%,9月为5.4%;欧元区CPI 2月为0.9%,8月为3.0%;印度CPI1月为4.1%,6月为6.3%;中国CPI1-6月为0.5%,全年预计0.8%,数据较上年均有小幅上升。
三、全球贸易与跨境投资显著回升
据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统计评论》相关数据,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额为15.5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0%,剔除价格和汇率变动后同比下降5.3%。全球服务贸易额为4.9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0%。预计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将增长8.0%,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5.7%,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WTO于2021年8月18日发布《货物贸易晴雨表》,读数为110.4,高于趋势水平(基数为100),创造2016年该指数首次发布以来的最高纪录。具有前瞻性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109.3,显示增速可能见顶。2021年预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率为10%-15%,其中发达经济体为15%-20%,发展中经济体为5%-10%。中国2021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672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5%。
四、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波动幅度有所加大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相关数据,以美元计大宗商品价格指数(2015年为100)2020年1月为114.23,4月为73.48,8月为100.39。其中,粮食1月为102.19,4月为90.04(低点),8月为100.39;矿产品1月为131.72,4月为128.76(低点),8月为159.11;燃料1月为111.72,4月为49.1(低点),8月为80.84。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1月为120.94,6月为140.72。其中,粮食1月为118.16,6月为133.86,高点比低点高48.7%;矿产品1月为171.37,5月为188.78(高点),高点比低点高46.6%;燃料1月为105,6月为137.53,2020年以来高点比低点高出179%,2021年预计上涨59.1%。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掣肘因素
一、全球经济通胀与通缩风险并存
当前多数经济体内部通胀压力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首先,大量流动性注入后将导致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在产出水平和流通速度大致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大幅增长势必引发价格显著上升。现在美联储每月实施1200亿美元购债计划,欧洲央行的1.85万亿欧元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至少执行到2022年3月,美欧日三家央行目前总资产负债表规模为25万亿美元。其次,主要经济体央行均奉行超级宽松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再次,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供应链所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短缺,在推升工资水平的同时助长价格水平。
当然,目前通胀可能仅仅是暂时现象,通缩风险同样存在。首先,虽然货币流通量剧增,但流通速度大幅放慢,后者抵消了流通量增加对物价上涨的推动力。其次,失业率升高或劳动市场宽松和设备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为扩大供给创造了条件。再次,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依然存在。截至2021年10月19日,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仍有11.6万亿美元,占全球可投资债券的近五分之一。
对于主要经济体来说,它们治理通胀的工具数量多、空间大。IMF报告也预计,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价格压力将在2022年消退,但在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2021年11月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虽然价格强劲上升,但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工资—物价”螺旋上涨局面,预计2022年二季度或三季度通胀回落,相信随着经济不断调整,通胀将下降至接近2%的目标。总体而言,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走势短期压力不小但中长期会缓解。
……
全文详见《当代世界》2022年第1期(纸刊)